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新闻 > “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前期准备工程全面开工

“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前期准备工程全面开工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发布时间:2011-12-9 浏览次数: 更多

                      

     “引汉济渭”工程是我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供水量最大、受益范围最广、效益功能最多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

  总工期:99个月。静态总投资:168亿元。秦岭输水隧洞:长达98.3公里。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相当于7个半黑河金盆水库的库容,采取“一次立项、分期配水”的建设方案,2020年配水5亿立方米,2025年调水1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最终规模15亿立方米。

  建设进度:先启动秦岭隧洞和三河口水库的建设,计划2016年建成三河口水库大坝工程,当年年底打通秦岭隧洞,2017年实现先期通水。

  本报讯 (记者卢红曼)昨日上午10时,我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动员会在周至县秦岭隧洞出口区黄池沟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被称为我省“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前期准备工程全面开工。

  省委书记赵乐际,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省委副书记王侠,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等出席动员大会。

  水利部部长陈雷、省长赵正永分别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主持大会。

  “引汉济渭对全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赵正永说,“引汉济渭”不仅能使渭河流域每年增加15亿立方米水量,为关中创新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还可以通过水权置换,有效缓解陕北地区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需求,也有利于我省汉江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陕南加快循环发展的步伐。

  赵正永强调,秦岭是我国南北之间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施工中,要保护好山体、水源、动物、森林、矿藏以及文化遗址,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特别是要重视秦岭生态系统的保护,使秦岭生态不因工程建设而受到损害。

  本报专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陕南洪水抽到关中变成宝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承担了“引汉济渭”工程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项目的领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引汉济渭”工程是洪水资源化的典型。

  华商报:您如何看“引汉济渭”的作用?

  王浩:“引汉济渭”的调水时段主要在汛期,将陕南洪水抽调到关中,成为有用的水资源,可减轻陕南的洪涝灾害。但“引汉济渭”工程也面临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首先工程施工难度大。其次,汉江水穿越秦岭后,关中地区的供水系统格局将面临重大调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是工程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第三,引水线路上的两个重要调蓄水库——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正好位于秦岭南坡的暴雨集中区,其防洪调度和水资源调度任务交叉耦合,调度系统复杂。

  华商报:历史上关中地区建过许多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开建有何历史意义?

  王浩:“引汉济渭”工程是今年7月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闭幕后获批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穿越了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不仅是地域的界线,同时也是降水的界限、文化的界限,将开启陕西省南水北用的历史。

  华商报:有人将“引汉济渭”工程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相比较,您对此有何看法?

  王浩:它们都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并将长久地发挥效益;它们都挑战了当时工程技术的极限;它们都是以秦人或秦人的后裔为主体修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

  华商报:“引汉济渭”工程对改变关中乃至陕西整个用水系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浩:“引汉济渭”及其配水网络建设将拉开陕西现代水网建设的大幕,形成南接汉江水系,北达陕北高原(通过黄河水量置换)的区域大水网,实现南北统筹、丰枯相济、多源保障的战略配置构想。本报记者张小刚

  解决难题

  隧洞太长“管子”通风

  施工难度那么大,该如何攻克?

  省引汉济渭办规划计划处处长严伏朝说,秦岭输水隧洞的大埋深和超长度,使得施工难度极大,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最难解决的就是通风问题。

  “我们针对不同的隧洞段,做出了不同的通风解决方案。”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副主任王明年教授说。他是“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通风问题技术专家。

  他说,其中有一段长达40公里的隧洞,将其分成两段分别施工,每段仍有20多公里,国内、国际上都没有经验可借鉴。他们经过实验,最终决定采用一种直径两米多的进口通风管,将洞外的自然风抽进隧洞里,因为距离太长,隧洞中间还要加设一个“风仓”,给风力增加“动力”,并使风力均匀地输送进隧洞。

  本报记者卢红曼

  洞温达42℃“空调”降温

  隧洞内温度高、容易发生岩爆,是秦岭输水隧洞施工面临的又一个技术难题。严伏朝说,根据预测,隧洞埋深最大处原岩地温可达42℃,为了让施工人员和设备能在隧洞里舒适、正常地施工,就必须给隧洞“降温”。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决定一方面加强通风,另一方面必须采用像空调一样的专业制冷设备,为隧洞降温。为了解决容易发生岩爆的问题,我省面向世界采购,“量身打造”隧道掘进机。

  “引汉济渭”工程还有很多个勘探试验洞,也叫斜井,是为了方便多个单位从多个地点分头施工,同时也起到通风、清理石渣等作用,和主洞形成T字形,其中3号实验洞总长3885米,属于世界第一斜井。

  本报记者卢红曼李小博

  改写多项世界工程纪录

  “引汉济渭”是我省有史以来建设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堪称世界级水平的调水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带领专家团队,查阅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项调水工程资料,发现“引汉济渭”改写了多项世界工程纪录,部分参数超越了现有工程设计规范:

  第一次从底部横穿了世界十大主要山脉之一的秦岭,这是人类的首次尝试;

  秦岭输水隧洞埋深(山顶到隧洞底部的距离)世界第二,最大埋深2000米,隧洞长度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长达98.3公里,长度和埋深综合排名世界第一;

  黄金峡泵站总装机容量129.5兆瓦,泵站设计扬程117米,为亚洲引水工程泵站装机容量之最。

  三河口水库最大坝高145米,为世界第二坝高碾压混凝土拱坝。




暂无评论信息

IE expo 2014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

本周热门新闻

本月热门新闻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