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校园湖水体黑臭产生机制的研究

校园湖水体黑臭产生机制的研究

文件大小:0.28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3-04-08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黑臭现象  黑臭机制  嗅度  色度  
【摘要】以安徽省某学校新校区人工湖的水质污染现状为背景, 通过监测2010 ~ 2011 年度该校园湖的水质,分析水质变化规律和该水体黑臭现象产生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 水体发黑主要与吸附了FeS 的带电胶体悬浮颗粒有关, 水体发臭主要为含硫、氮等有机物分解时逸出的H2S 和NH3等所致; NH3-N、CODCr、叶绿素、糖原和蛋 白质与嗅度有较高的相关性, 而TP 与嗅度没有直接的线性相关。
【部分正文预览】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南区的校园湖(易海)占地10 000 余m2, 是安徽省高校内最大的人工湖。该湖自2003 年秋季新校区投入使用后, 湖水水质逐步恶化, 一度发黑发臭, 导致鱼类死亡。该湖在2009 年底进行了湖水置换和底泥清淤, 但目前黑臭现象仍比较严重。湖水黑臭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1], 因水体黑臭成因复杂,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水体黑臭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目前国内外对景观水体黑臭的分析仅仅停留在对评价模型的分析上, 对水体黑臭产生机制的研究报道很少[2-4]。本研究通过对易海水质指标的监测, 首先确定和验证易海水体中导致黑臭的污染物的种类, 进而讨论致黑致臭物质产生的机制, 为今后对易海水质的治理和监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色度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