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磨刀门水道枯季水动力特性分析

磨刀门水道枯季水动力特性分析

文件大小:0.83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6-08-24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水动力特性  
【摘要】根据2009 年12 月10~25日磨刀门水道上至竹银下至口门近半月的同步实测水文资料,对该水道在大、中、小潮下表、中、底层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部分正文预览】
磨刀门为西江干流的主要入海口,在珠江八大口门中,输水输沙量最大。其上游磨刀门水道从西江干流百顷头至灯笼山河段,全长约44km。受西江来水来沙的支配和南海潮汐的影响,属于河口区径、潮动力相互作用的过渡性河段。该水道是中山、珠海和澳门的主要供水水源河道,加上本地城镇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淡水需求量十分巨大,尽管该水道年径流量达到923×108m3,占珠江入海总径流量的28.3%,但由于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每年的汛期(4~9 月)[1]。所以在非汛期,随着上游径流量的大幅度减少,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下游珠海、澳门的供水安全经常受到咸潮灾害的威胁。
鉴于磨刀门水道对沿线城市供水的重要性, 有关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的水动力机制研究分析成果较多,如刘杰斌等[2]和包芸等[3]对磨刀门水道枯季小潮期间咸潮快速上溯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认为是磨刀门水道净泄为负所致;闻平等[4]认为影响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的主要因素是径流;韩志远等[5]认为近些年的河道采砂以及河口围垦导致磨刀门口门“调淡”作用的丧失才是咸潮影响加剧的主要原因; 河口咸潮入侵与径流和潮汐作用的此消彼长关系密切,贾良文等[6]根据2003 年枯季实测资料分析了磨刀门水道的水文及河口动力特性,显示枯季潮流为主要动力,河口下层有反向的水流,存在明显的因密度差而形成的密度环流。在磨刀门口, 当上游西江梧州来流量小于2 500m3/s时,属于以潮为主河口,潮流动力作用加强,咸潮对上游的影响逐步加大。以西蒙斯咸淡水混合判别指标分析,咸淡水混合状态多为弱混合型及缓混合型,属高度分层型,形成明显盐水楔[1]。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