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新闻 > 国企、外资、事业单位与民企四分污水处理市场

国企、外资、事业单位与民企四分污水处理市场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杨安丽 赵冬梅 发布时间:2010-5-19 浏览次数: 更多

         近年来,国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并运营,打破了过去污水处理厂由政府部门建设、运营的传统模式。污水处理市场的打开,既拓宽了融资渠道,解决了政府建设污水处理厂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促进了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改进及科技进步,为有能力的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各种社会资金纷纷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向污水要效益。污水处理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那么,这些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怎样?目前污水处理市场是什么状况?机制是否完善?记者在一些地方进行了深入调查。
  运行:为何会“晒太阳”?
  设施老化、工程质量差、配套设施未跟进及一些地方政府拖欠运营款等因素并存
  为何很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都在“晒太阳”?调查发现,处理设施“晒太阳”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污染治理设施老化没能及时更新、工程建设质量差、污水处理管网等相关配套设施不能跟进等原因;二是一些地方政府拖欠运营款,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营经费不足,运营困难,甚至无奈停运。后一种情况多见于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合同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签署污水处理厂运营协议,按照污水处理量,政府给企业定期拨付污水处理费用。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无法按照合同拨付费用,巨大的债务负担让一些中、小运营企业无奈停止运行。只有少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才能实现资金周转,持续运行。
  以大连东达集团2006年起在东北某二线城市运营的10万吨污水处理厂为例,根据合同,当地政府应按季度拨付运营费,但从2008年起至今,由于资金紧张,当地政府累计拖欠东达集团运营费用达3200万元。由于东达集团资金较为充足,在地方政府没有拨付费用的情况下可以坚持垫资运行。但还能坚持多久,“不太好说”。
  据了解,大连东达集团目前已在我国投资运营了20多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160万吨/日,由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规模化经营,污水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摊薄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其能够稳定发展。而同样的情况,对于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地方政府的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就意味着企业周转资金链条断裂,迫使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纷纷退出污水处理行业。
  据调查,民营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对污水处理厂运营项目会慎重选择,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信用和财政情况。
  市场:如何四分天下?
  四者在社会背景、资源占有、技术设备及人员配备上各有特点
  据调查,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分抢蛋糕,我国污水处理市场逐渐形成了外资企业、原有体制下运营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四分天下的局面。四者在社会背景、资源占有、技术设备及人员配备上又都有各自的特点。
  国有企业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运行具有较为稳定的资金保障;外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市场,掌握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又享受国家招商引资所给予的宽松政策,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原有体制下的事业单位,在运营成本、政策及监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民营企业是促进市场化进程的主力军,但也是4股力量中取得项目最难、利润最低的一方,既不具备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社会资源优势,同时在招商引资利好政策上又不能与外资企业相抗衡,只能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权。因此,同样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由不同性质的单位来运营,运营效果好坏和利润空间大小的差异也较大。
  大连市是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营比例较高的城市,目前,大连市中心9座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有7座由民营企业负责运营,其中大连紫光水务有限公司运行两座,大连东泰夏家河水务有限公司运行1座,其余4座由大连东达集团运行。大连污泥处理厂由大连东泰运行。上述3家民营企业都是专业化公司,这7家污水处理厂均以BOT方式建设运营,地方政府按照合同按时划拨运营经费,管理规范,运行稳定。这几家污水处理厂暂时还没遇到经费困难问题。
  另外两座污水处理厂由原有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负责运营,大连开发区还有两座污水处理厂,由国有企业负责运营。事业单位负责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所有运行费用均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处理量定期划拨,运行经费有保障,设施维护、更新及时到位,运行稳定。有关部门认为,事业体制下不存在盈利问题,经费有保障,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稳定达标排放。而其他3种运营体制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运营污水处理厂虽然利薄,但长期的稳定性收益,是三者共同进入污水处理市场的动力,良好的企业信用、专业化的管理,以及过硬的技术,是这三者立足污水处理市场的关键。
  仍以大连民营企业东达环境集团为例,东达集团是我国民营企业中较早进行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营的企业,处理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比如,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东达集团仅需要2.5公顷(即2.5万平方米)的土地,而一般企业建设同样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则需要10公顷(10万平方米)的土地。相比之下,像东达集团这样的项目不仅节约了污水处理运行的成本,也为政府节约了土地。正是由于污水处理技术、人员、设备等各方面的比较优势,东达集团才能实现保本微利,成为在污水处理市场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的少数民营企业之一。
  营造公平运营环境是关键
  大连尝试新机制,赋予环保部门审核权,对运行费用的拨付产生约束力
  污水处理厂要进行市场化运营是业内共识,但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理顺排污单位和污水处理厂经营者、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而且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引导和扶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向市场化运营方向发展创造条件。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同性质的运营单位在获得污水处理厂经营权上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地方政府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政出多头,管理部门错综复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据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主管部门为城建部门,日常监督管理、运行费用的划拨都由城建部门负责;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仅局限于对出水口进行例行监测和随时抽检,若超标排放则按照有关法规给予处罚,这种处罚对处理费用的拨付不具有任何约束作用。
  面对污水处理厂的经营困境,业内人士建议,要想实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首先,要坚持市场化机制不动摇,并逐步深入推进,以彻底打破原有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运营体制和模式的创新。国家在制定污水处理厂监管政策的时候,应依据不同城市的经济状况、不同流域的环境容量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政策、标准。
  其次,要监督地方政府履行特许经营合同,遵守诚信,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污水处理费用。建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培养更多的民营企业作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和创新的骨干力量,扶强做大,以满足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的需求。
  据了解,大连市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将有新的变化,大连市政府将赋予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的审核权,如果审核不合格,除了给予处罚,还要对运行费用的拨付产生约束力。为此,环保部门在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例行监测和抽检的同时,还将收回城市中心区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权,由政府出资委托具备资质的社会化运行单位运行,确保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装置规范运行。这样,环保部门对所有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就有了统一的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有利于污水处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关新闻信息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市场研究】
标题 浏览 时间
地震对供水管网的破坏到底有多大? 740 2008-7-18 9:06:00
我国专家探究湖泊蓝藻成因及防治 634 2008-7-23 9:07:00
水里淘金 “洋水务”布局中国 648 2008-7-25 9:59:00
3000万吨待处理污泥何去何从 793 2008-7-30 9:36:00
2008年中国水质/气体在线分析仪器市场研究报告已经出版 832 2008-8-27 10:43:00
中国水务项目市场分析 1129 2004-7-26 0:00:00
城镇供水行业新增水质检测项目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771 2004-7-26 0:00:00
开发建设洋口海港的可行性研究 2401 2005-9-6 0:00:00
阀门销售额将达到500亿美元 719 2009-1-15 16:50:11
快速发展的泵业市场 997 2009-1-15 16:52:15
打印本页
IE expo 2014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

本周热门新闻

本月热门新闻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