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新闻 > 哈市污泥处理新技术:令煤成型 变“污”为宝

哈市污泥处理新技术:令煤成型 变“污”为宝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发布时间:2011-10-10 浏览次数: 更多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无法实现环保处理的现状将被扭转。日前,哈尔滨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张大康发明的“含水率为80%以上的污泥在制备型煤中的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污泥经过处理后,不但“变污为宝”成为型煤粘合剂,还可大大提高锅炉的节煤率。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被广泛应用,但除污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通常占污水处理总量的0.5%至1%。针对这些污泥,污水处理厂经过浓缩和脱水处理后,通常只能将其含水率由99%降至80%,污泥仍呈“大酱”状态,其污染无法解决,往往经年不干,细菌滋生,恶臭不止。据统计,全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每天产生含水率80%以上的污泥达到17.5万吨,“二次污染”现象严重。

  据专利发明人张大康介绍,未能处理的污泥实质是单细胞细菌组成的高含水率生物固体,由体积小、数量庞大的菌胶团、丝状菌等构成。其中,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即菌胶团,是构成污泥的主体成分;而污泥在前期脱水过程中被加入了絮凝剂,污泥的胶体性质也被进一步强化。专利正是利用污泥的上述成分和特性,经过处理后,使污泥成为粘合剂,用于制造适合机械炉排锅炉燃用的不规则活性型煤。

  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和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出具的报告显示,锅炉燃用污泥粘合剂生产的不规则活性型煤比燃用原煤的锅炉效率提高4.73%,大渣可燃物含量降低3.0%,节煤率6.24%,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专家称,资源化利用污泥,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克服了型煤生产的成本瓶颈,可给型煤生产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污泥处理相关新闻信息
相关新闻信息

暂无评论信息

IE expo 2014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

本周热门新闻

本月热门新闻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