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新闻 > 臭水塘变身湿地公园:南宁首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臭水塘变身湿地公园:南宁首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潘登 发布时间:2011-2-21 浏览次数: 更多



大树底下,村民李仕甫正和另一位村民,悠然自得地对弈,在他们旁边则是一个小巧的公园。公园里有鹅卵石铺成的环形步道,步道旁边花草丛生。这就是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茂钦坡村民津津乐道的地方――湿地公园。春节前,一个不用电、不用添加化学药品,甚至不用专人管理的污水处理系统竣工了。16日,记者了解到,南宁市第一个在农村利用无动力生态污水处理试点工程通过验收,该系统能够对全坡41户人家200人排放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而这种因地制宜,低成本污水治理方式得到了环保部门的赞赏,认为很值得推广。

  湿地公园曾经是一个臭水塘

  其实,这个小公园原来是一个臭水塘,李仕甫拿出过去的照片告诉记者,“过去,猪粪、牛粪、死鸡死鸭等各种垃圾都往这里倒,各种生活污水也都往这里排,太阳一晒,水塘臭味难闻。”

  如今,这里一改臭水塘的模样,变化来自于该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项目。“我们是因地制宜设计的。”负责该项目的广西大学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湛波博士告诉记者。他们在考察了茂钦坡的实际情况后发现,这里是一个低洼地,附近村民的房子地势相对较高,因此他们设计了一条“复合式人工湿地+生态渠”的技术路线。然后顺着地势简单地铺设了一些连接村民家中厨房和厕所的污水收集渠道,建了几条污水收集沟,让全村的各种生活污水顺着地势流到水塘里来。

  层层过滤除臭并处理污水

  “这种技术值得在人口较少的农村推广。”胡湛波称,他们采用水生植物和生态填料的净化、吸附功能的生态技术,通过水流方向向上不同空间的错位布置,以4个功能区不断处理污水和净化环境,在第一功能区内铺有一层砖、一层砾石,以及一些常见的水菖蒲。然后利用较强的吸附能力和透水功能,吸收水里的氮、磷等污染物。这时,污水中60%的污染物被吸收、转化掉了。而进入到第二功能区后,功能区的植物由水菖蒲改成了风车草,这些植物也能很好地吸收氮、磷等化学物质,因此污水中又有80%的污染物被甩掉了。流入第三功能区后,铺设的生态砖、砾石以及种上的风车草、再力花再次强化处理污水;而第四功能区则主要是种植着水葱、花叶芦竹等观赏植物,还有养在水中的鲤鱼,形成一个村中生态湿地公园,改变村民对污水处理系统的不良印象。

 




相关新闻信息

暂无评论信息

IE expo 2014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

本周热门新闻

本月热门新闻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