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及机理探讨

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及机理探讨

文件大小:0.39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09-01-10浏览次数:
更多
【英文篇名】

Flocculating Capability and Mechanism of Bioflocculant Produced by Paenibacillus polymyxa GA1

【文献出处】环境科学
【英文关键词】microbial  flocculants    flocculating  factor    granularity  analysis    flocculating  mechanism    adsorption-bridge    
【中文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因素    粒度分析    絮凝机理    吸附架桥  
【摘要】采用正交絮凝、粒度检测及电镜扫描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及垃圾渗滤液4种废水的絮凝性能,并利用蒽酮试验和红外光谱对絮凝剂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
【英文摘要】Flocculating Capability and Mechanism of Bioflocculant Produced by Paenibacillus polymyxa GA1
【部分正文预览】

       采用正交絮凝、粒度检测及电镜扫描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及垃圾渗滤液4种废水的絮凝性能,并利用蒽酮试验和红外光谱对絮凝剂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正交絮凝实验获得的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剂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的絮凝率分别高达99.53%9、9.50%9、8.2%和75.60%,絮体沉降速度分别为0.03 m/s0、.025 m/s、0.025 m/s和0.005 m/s;土壤悬浊液中颗粒絮凝后平均粒径增大且大于10μm,其余3种废水中颗粒平均粒径减小且小于10μm;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絮凝前后废水颗粒的形态均从棱角分明转变为包埋的无棱角;EDTA、HCl以及尿素检验发现4种颗粒与絮凝剂分子间靠离子键结合;蒽酮反应及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该絮凝剂为含有较多羟基及羧基等官能团的多糖大分子.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对高颗粒物浓度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