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纳米SiO2与聚氯化铝对含表面活性剂原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纳米SiO2与聚氯化铝对含表面活性剂原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文件大小:0.67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09-07-06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纳米SiO2  聚氯化铝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维  絮凝效果  形态学特性  
【摘要】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 ,对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高岭土颗粒的动态絮凝过程、 絮体分形结构的形态学特征、 纳米 SiO2 与聚氯化铝( PAC)对剩余浊度与 SDS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 究分析。结果表明: ①SDS存在时 ,高岭土颗粒表面ζ电位绝对值增加 ,且高岭土原始粒径略有增 大; ② 投加 PAC ,剩余浊度降低明显 ,但 SDS的表观去除率较低; ③ 升高水温对浊度与 SDS去除效果 有改善; ④ 纳米 SiO2 能显著提高 PAC对浊度与 SDS的去除效果 ,悬浊液中絮体粒径增大 ,絮团内部孔隙率较高 ,沉速加快 ,分维值下降。
【部分正文预览】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2]。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加大无机混凝剂量与改变pH进行强化混凝以改善水厂常规工艺的处理效果[3~5]。但传统水处理药剂如Al2(SO4)3与聚氯化铝(PAC)对于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聚氯化铝相关论文
絮凝效果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