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浓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浓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文件大小:0.80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3-08-30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浓盐水  海水淡化  环境  
【摘要】本文阐述了浓盐水的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各种危害性,并对浓盐水直接排放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主要处理浓盐水的方法- 真空膜蒸馏浓缩技术、正渗透技术、喷雾蒸发技术、冷冻法浓缩技术。
【部分正文预览】

浓盐水是指海水经淡化技术提取淡水后海水被浓缩一倍左右的浓水部分,以及将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 尤其是电厂) 时海水循环冷却过程中随着水分逐渐挥发盐浓度达到增浓一倍左右后排放的那部分浓水[1]。另外,炼化企业煤化工企业及钢铁工业排放的浓缩后的含盐废水也是浓盐水的来源之一。

初步统计,截止2010 年底,中国已建成投产的海水淡化装置总数为76 套,总产水能力55. 78 万t /d[2]。根据《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中国2020 年海水淡化产淡水能力达到250 万~ 300 万t /d。以反渗透法为例,这就意味着2010 年已有55. 78 万t /d的浓盐水产生,到2020 年将有约250 万~ 300 万t /d 的浓盐水产生。由于浓盐水含量的特殊性,将其排入水体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首先,浓盐水的高含盐量会使排入地区的盐度升高,特别在浅海、海湾和距离排放口4 km 处会出现高盐度区,并在排水口附近形成高盐沙漠[3],而且半封闭海域海水更新速度慢,使盐度分布不均[4],从而那些海中生物由于盐度的变化其繁殖和生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海洋的生态平衡。另外,浓盐水的高温度导致淡化工厂出水口附近的海域水温比周围海域环境高,温度的升高提高了生物的活性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和高度密集,会引起“赤潮”的产生。此外,浓盐水中的重金属和化学药剂进入到海洋生物体内,会破坏生物的生理技能甚至导致其死亡。
海水淡化相关论文
环境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