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微生物法处理含砷废水研究进展

微生物法处理含砷废水研究进展

文件大小:0.48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4-02-17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微生物法  除砷机制  
【摘要】分析了微生物法除砷机制,详细调查了微生物法除砷的最新研究动态,提出了其关键技术及研究重点,并对该方法除砷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部分正文预览】

砷(As)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可以通过与蛋白和酶的巯基的相互作用(即使蛋白质和酶变性失活)和增加细胞内的活性氧簇引起细胞损伤[1]。在自然界中,As主要以硫化物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近年来它在杀虫剂、半导体中的应用,使得大量的As 进入到环境中,造成污染[2]。为了防止As中毒,许多国家都对饮用水中的含As 量做了严格的限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中As最高质量浓度不超过0.01mg/L,我国国家标准GB5749-2006规定As的质量浓度也限为0.01 mg/L[3-4]。

因此,去除废水中的过量的As、防止As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的除As 技术主要分为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混凝法等[5]。其中,吸附法等物理方法去除效率虽好但成本较高,研究大多在10-9级别,对大量的工业含As废水缺少新的研究[6];对于化学法,虽然除As 高效,可由于化学药剂的添加,会产生大量的含As废渣,处理这些废渣技术和费用要求较高,而且药品本身又极易导致二次污染[7]。相比较而言,微生物技术因其原料来源广泛、环境友
好性和除As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亲睐。
微生物法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