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关于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精度的探讨

关于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精度的探讨

文件大小:0.34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4-07-09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土壤墒情仪  自动监测  
【摘要】利用在安徽六安望城岗蒸发实验站土壤墒情仪器自动监测和人工对比观测的数据,分析了土壤墒情仪器自动监测数据的精度;探索了通过对比观测数据修正仪器的土壤水分计算公式参数,提高土壤墒情仪器自动监测精度的方法。
【部分正文预览】

发达国家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相对成熟,如美国的Topp 博士[1]于1980 年首次应用TDR 原理对玉米生长季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田间评价;南非的Lukangu等人[2]1999 年应用FDR 测量土壤含水量,并根据田间不同深度层和相对饱和、相对缺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制定了农田灌溉制度。

土壤墒情监测在我国易旱地区已开展多年,但过去主要通过人工观测。人工观测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人工野外采集土样,在实验室对土样秤重,烘干土样再秤重,通过比较原始土样和烘干后土样的重量差别计算出土壤的重量含水量。
 
烘干法虽能得到较精确观测结果,但比较费工耗时,信息的时效性较差。近年来随着抗旱工作的深入和细化、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易旱地区逐步建设了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 实现了土壤墒情信息的自动采集、自动传输,提高了土壤墒情监测信息的实时性。随着自动墒情监测工作的逐步开展,关于其监测精度的讨论愈加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如,时新玲等[3]对土壤含水量的各种测量方法、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陈家宙等[4]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土壤水分测量技术的原理及特色,并对自动监测仪器在在连续动态监测方面具有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自动监测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