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新闻 > 许国栋:环保技术20年的得与失

许国栋:环保技术20年的得与失

来源:中国环境报 信息发布:中国水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2-6-13 浏览次数: 更多


一、关于环保技术、装备引进

20年来,中国环保产业在技术、装备的引进方面,受益很多,进步非常明显。

以城市污水为例。20年前,我国只有个别设计院有能力设计污水处理厂,环保设备的制造能力也十分有限。20年后,基本上主要的设计院都掌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整套装备,中国国内也都能制造。国产技术、装备能力的提升,也使得污水处理厂的造价下降明显。

里约会议后的前5年,我们引进技术、装备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西方的“软贷款”,整套引进设备。在此过程中,我国环保产业对技术、对装备制造进行学习。在这之后的5年,国外设备的引进就不再是整个污水处理厂设备全套引进,而是改用有竞争力的设备,国内开始对单项设备代理销售。同时,“国内制造”开始大量出现。

技术、装备的引进是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主要是通过接受“软贷款”来进行的,类似援建。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清河污水处理厂,设备大多是全套引进。

二、技术本土化问题

技术本土化包括几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我国环保产业的接受能力确实有提高。

产业发展不光靠技术本身,从技术到应用实践,再到操作工人,是一个体系,技术能否发挥作用跟国民素质息息相关。如果某个地方平均教育水平是小学,很多技术根本应用不起来,如果硬要进来,那需要连人员都要一起进来。里约会议20年来,环保产业的专业性基础队伍增长很快。我国的科研没有研发出太多新东西,我国的工程实践也没做出新东西,但是为接受别人的东西培养了人才。以污水处理的UASB工艺来说,20年前,在我们国家,这是属于个别高级人才掌握的技术,工程实践中大家都觉得很难成功。但是现在懂这种工艺的人有很多,也能应用了,因为我国对它的工程和运转实践的基础具备了,就有了消化、接收的条件。

第二个意思,是自己制造、自己做事的水平问题,“山寨”意识让行业吃亏。

回顾这20年,从结果看,我国技术、装备的引进主要还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手段,这种手段是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已经成型的技术或者是专利期失效的技术,“山寨”别国的技术和产品,规范化的技术、装备引进则比较少。放到20年这样的时间段来看,让人感慨:我们亏了。原因就是,凭感觉“山寨”人家会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长远来看付出代价更多。现在,引进外国技术,外国公司一定要卖给我们设备,把价格抬高,它通过这种方式把知识产权相关的费用又赚回去了。所以,不重视知识产权,貌似占便宜,实际是很吃亏。

三、同国外的差距问题

现在我们有很多事情能自己做了,但是“能做”和“跟人家一样做得好”是两回事。整个行业同发达国家比,差距确实客观存在。

就技术、装备水平来说,差距的存在,跟市场有关系——客户并不要求高质量的好东西,市场能生产出来吗?

从行业来说,同国外比,环保产业有三个方面的差距非常明显。

首先,环保咨询业。我国环保咨询业几乎都是计划经济做法,没有市场化。

其次,在高端装备制造上,毫无疑问,差距很大。很多国产装备不是以整个生命周期的表现为评价标准,检验还是达标检验、验收合格这个层次上的,没有经过长期运转的考量。在高端装备制造上,如风机、检测设备,同国外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弥合的。

第三,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技术研发和技术产业化的差距。环境是一个含多种技术的产业,国外有大量的人做技术研发,之后把这些技术有机地用到产品和解决方案当中,实现产业化。一般来说,新技术都不直接卖钱,需要应用到某个产品当中或解决方案当中,再到达终端用户,国外这个链条很高效,产出非常好。我们在这方面是很差的。我们国家在科研上也花了很多钱,但产业化做得不好。(作者:中持环保董事长)

;




环保相关新闻信息
技术相关新闻信息

暂无评论信息

IE expo 2014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

本周热门新闻

本月热门新闻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