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解决方案 > 饮用水紫外线安全消毒的技术选择方案

饮用水紫外线安全消毒的技术选择方案

文件大小:0.74MB 格式:pdf 发布时间:2009-05-11 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 饮用水  贾第鞭毛虫  隐孢子虫  安全消毒  紫外线  工程实例  
【摘要】 围绕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2006) 中对微生物、毒理、消毒剂等指标的更 高要求,以安全消毒概念为核心,重点介绍了欧美地区部分饮用水紫外线消毒的工程实例,并对国内 供水工程实施安全消毒的技术选择作了探讨。
【部分正文预览】

  2006 年底颁布并于2007 年7 月1 日正式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2006 ,以下简称新标准) 较之前增加了71 项水质指标。新增部分包括微生物、毒理、消毒剂等指标。其中微生物指标增加了对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以下简称“两虫”)等的检测和限值。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原水水质呈恶化趋势,进而对水处理工艺尤其是消毒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标准正是基于上述要求而增加了必要的水质指标,并逐步实现饮用水水质标准与国际接轨。面对目前消毒方式所产生的消毒副产物问题和微生物病原体控制的局限性,安全消毒已成为保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和保障水安全的客观要求。
1  安全消毒概念


安全消毒就是要保证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和化学物安全性的统一与和谐[1 ] ,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安全的消毒技术,确保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的同时尽量降低化学物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消毒剂的组合消毒方式尽可能控制和降低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由于单一消毒方式的局限性,组合消毒工艺的消毒方式被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将臭氧或紫外线作为第一步消毒工艺,有效地杀灭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然后再投加二氧化氯、液氯或氯胺等不易分解的消毒剂来维持管网持续消毒效果,通过不同阶段各种消毒剂的相互协同作用,扩大控制微生物的覆盖面,减少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达到安全消毒的效果。
新标准对两虫指标提出了明确的限值,对传统消毒方式是一个挑战。研究和实践证明,紫外线对灭活“两虫”、大肠菌群以及多种病毒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紫外线消毒的优点在于:紫外线消毒本身几乎不产生消毒副产物,不产生引起感官不快的臭、味等物质;紫外线消毒能减少后续氯、氯胺、臭氧等消毒剂量,从而降低副产物生成量;紫外线能催化臭氧、过氧化氢等消毒剂产生羟基自由基,并通过协同作用显著提高消毒效果,这对灭活控制抗氯性较强的微生物(如“两虫”等) 具有重要意义[2 ] 。
紫外线消毒存在的缺点:不能保证消毒剂余量及提供持续消毒效果;紫外线消毒反应器较为复杂,通常不作为预消毒使用。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针对“两虫”的风险、水源水中除草剂、农药、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以及消毒副产物的控制需求,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地区的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促使紫外线消毒技术以及紫外线+ 氯的组合消毒方式在大规模给水厂的应用越来越多。

饮用水相关方案
工程实例相关方案

暂无评论信息


打印本页
相关方案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