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地下咸水体抽水修复的模拟试验

地下咸水体抽水修复的模拟试验

文件大小:0.88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3-07-02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地下咸水体  抽水  修复效率  盐度  
【摘要】根据青岛市大沽河下游咸水分布区水文地质条件,采集该地区代表性中砂进行砂槽模拟试验,分析了抽水量、抽水井的位置以及抽水持续时间对咸水体修复效果的影响。
【部分正文预览】

自然状态下的海岸带含水层存在指向海洋的水力梯度,咸淡水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1]。但是,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 淡水需求量大幅上升,过度开采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海水入侵[2]。大沽河流域是青岛市的重 要水源地,连续干旱的气候以及1981—1988 年对地 下水的超量开采造成大面积地下漏斗区,截至1998 年,地下咸水体面积已超过70 km2。该区域北部含水 层与大沽河存在水力联系,并且大沽河常年水量充 足,可以视为淡水边界; 研究区南部是人工修筑的截 渗墙。截渗墙的建立虽然阻止了咸水入侵的进一步 发展,但同时也使得已经入侵的咸水体滞留在含水层 中,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入侵的地下咸水体,可以通过抽水帷幕进 行修复。1972 年在美国奥克斯纳德河谷建立的抽 水帷幕[3],在运行7 个月后成功去除地下咸水体; 刘 兆昌等[4]认为,在缺乏足够回灌淡水的地区可以利 用抽水方案进行修复; 韩志勇等[5]利用MODFLOW 对抽水帷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发现抽水对高浓度咸 水的去除是有效的; 同时,唐心强等[6]发现,在咸水楔 内部抽水时能够引起咸水楔长度的指数型减小。

目前,对咸水体的修复研究主要停留在数学模 型模拟方面,而应用物理模型进行的模拟研究相对 较少。笔者在充分掌握大沽河下游地区水文地质条 件的基础上,建立室内砂槽模型,对存在天然水体补 给条件下的地下咸水体进行抽水修复模拟,研究连 续抽水对咸水体修复效果的影响,为咸水体修复工 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抽水相关论文
盐度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