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文件大小:0.07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3-09-07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地下水  修复技术  自然衰减  可渗透反应格栅  
【摘要】综述了地下水曝气、电动修复、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生物处理和可渗透反应格栅5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了性能比较及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部分正文预览】

地下水作为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开始,地下水污染逐渐加剧,于是地下水的修复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1]。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包括异位修复、原位修复和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异位修复技术是将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出至地表再进行处理的技术。该技术在短期内处理量大、处理效率较高,但长期应用普遍存在着拖尾、反弹等现象,最终降低了处理效率,增加处理成本。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是充分依靠自然净化能力的修复技术,需要的修复时间很长[2]。加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日益增多,除有机物外,还包括重金属、无机盐和放射性元素等,于是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便以其修复彻底、处理污染物种类多、时间相对较短、成本相对低廉等优势在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崭露头角,到今天得到了广泛应用[3]。

地下水相关论文
修复技术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