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稀释剂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膜结构的影响

稀释剂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膜结构的影响

文件大小:0.66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4-01-03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聚偏氟乙烯  PVDF  微孔膜  差示扫描量热仪  
【摘要】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一种在常温下为固态的水溶性潜溶剂己内酰胺(CPL)为膜材料和稀释剂,基于热致相分离原理,制备了PVDF微孔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不同条件下二元共混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分析。
【部分正文预览】

热致相分离法(TIPS) 是20 世纪80 年代由Castro 提出的一种由温度改变导致相分离来制备微孔膜的方法,它开辟了相分离法制备微孔膜的新途径。使用高沸点、低分子量稀释剂在高温与高聚物形成均相溶液,降温时均相溶液发生固- 液或液- 液相分离,而后脱除稀释剂,从而得到具有一定结构的高聚物微孔膜。与其它制膜方法比较,TIPS 法制得的膜强度高,且具有孔径分布窄、孔隙率高、孔径易于调控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较为系统的研究。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耐热、耐氧化及耐腐蚀,是制备微滤和超滤膜的常用高分子材料。

在TIPS 法制备PVDF 膜的研究中,稀释剂的选择对膜结构的影响很关键,稀释剂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影响相分离的历程,在液- 液相分离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差别可能导致富聚合物相和贫聚合物相的聚集程度的不同[1],在固- 液相分离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差别可能导致聚合物结晶程度和晶体结构的不同,最终影响微孔膜的结构和形态。当稀释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时,导致聚合物和稀释剂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形成均匀的溶液,容易产生液- 液相分离现象[2];而相互作用过大,导致在较低的温度下二者相溶,容易产生固- 液相分离现象[3],甚至由于相互作用过大,在室温下就可以形成均匀的溶液[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稀释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越小,越容易发生液- 液相分离,趋于形成双连续网络孔膜结构。
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从非水稀释剂到水溶性
 
稀释剂是TIPS 法制备PVDF 膜的一个新的方向。本文研究发现了一种不同于现有文献已报道的水溶性稀释剂- 己内酰胺,通过试验,我们用单一水溶性稀释剂己内酰胺与PVDF 共混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就可以制得双连续网状孔膜,避免了在前面文献中提到的用共混稀释剂才能得到双连续网状孔膜。己内酰胺在常温下是水溶性固态稀释剂,它不同于非水溶剂只能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萃取,可以用水就直接萃取,这样对制膜工艺要求可以降低,稀释剂可以回收利用,对环境也绿色环保,为用单一水溶性稀释剂制备PVDF 微孔膜定了基础。
聚偏氟乙烯相关论文
PVDF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